2005年11月17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萧山民营医院的喜与忧
本报记者 史诗

  “内部管理混乱,虚假宣传铺天盖地,在本来就已经十分残酷的竞争中,一些民营医院的不规范运作无异于自掘坟墓。”一位曾在某民营医院任职的读者痛心地告诉记者。崭新的大楼、笑容可掬的导医小姐、一掷千金的广告宣传……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民营医院,其繁荣表象背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?
  杭州萧山区的主城区面积并不大,但这两年新开出的民营医院多达10家。此前,萧山区卫生局对辖区内的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过一次检查,发现几乎每家医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。
  萧然女子医院,萧山区一家自称为现代化、专业化的“新型医院”。卫生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,该院血液标本检测完成后,没有按规定保存;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不健全;执业医师注册执业范围与坐诊科室专业不对口:一名西内科医师跑到了中医科门诊,一名中医师和一名皮肤性病专业的医师又分别在西内科门诊坐诊。
 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,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才能被称作专家,但是在这家医院,只有主治医师职称的朱某被包装成了“萧山十大资深妇科专家之一”。整形美容中心、乳腺疾病研究治疗中心、妇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、不孕不育研究治疗中心、意外妊娠中心……这家医院还有一大串所谓的“中心”。而根据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及其《实施细则》,以“中心”作为医疗机构名称,一定要得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核准。
  记者在萧山仁豪医院采访时看到,在宣传单中被称为重点专科的所谓“耳鼻喉诊疗中心”竟然没有日常门诊医生,医疗力量仅仅是依靠外地专家来医院坐诊。对此,院方的解释是,称为“中心”仅仅是一种广告创意,为了好听一点而已。     
  记者发现,在这些民营医院,违反《执业医师法》规定的现象十分普遍。一些根本不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堂而皇之地穿上了白大褂,望闻问切起来。近3个月来在仁豪医院拍摄X光片的患者也许没有想到,他们的X光片竟然出自一位根本没有诊断报告权的主管技师之手,花钱拍这样的X光片有用吗?
  在泰和医院,暗访的记者更是遇到了啼笑皆非的事:记者假装肚子疼,要求做B超检查。听完记者的描述,导医小姐竟然把记者带到了泌尿科,一位男科医生给记者开出了B超检验单,而给记者做B超检查的是一名没有独立诊断资格的助理执业医师。
  在采访中,一些群众也向民营医院投去赞许的目光。大量民营医院的出现,使老百姓看病更方便,在服务上也往往更尽心。一位在民营医院看病的老人向记者坦言:公立大医院那种人挤人的场面,没病的人去一趟往往也会心力憔悴。而现在有些民营医院也能用医保,所以有个头疼脑热,首先想到的是到这家建在社区的民营医院来看。
  作为民营医院,一些决策者显然也在调整经营思路。记者调查发现,近一两年创办的民营医院由于投资规模大而现阶段病源较少,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。一位院长认为,办医院不能指望马上能见到经济效益,一家医院只有在赢得病人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在市场立足,所以办医院首先得在练内功上下功夫,现在在一些民营医院身上出现的浮躁现象是起步阶段最忌讳的。比如有些医院单纯地用广告轰炸来打知名度,广告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道理大家都懂,用多了,反而有可能产生副作用。
  随着医疗机构设立门槛的放低,行业竞争已经日趋激烈:一面是大量民营医院在连续亏损,一面是一家又一家的新医院开办。相信经过一番大浪淘沙,那些真正规范经营者会在竞争中存活、发展,笑到最后。